彎曲挺度檢測儀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試樣準備、儀器調節、試樣夾持與測試、數據讀取與處理等步驟,以下是詳細介紹:
一、彎曲挺度檢測儀試樣準備
試樣裁切:利用標準取樣器對試樣進行切取,試樣尺寸通常為長不小于70mm、寬38.0mm±0.2mm的長方形。若測定縱、橫向挺度,與試樣長向一致的方向為測試方向。
試樣檢查:檢查試樣是否完整,試樣試驗面上不應有折子、皺紋、肉眼可見的損傷或其他缺陷。若有水印,應在報告中注明。
試樣數量:若所用儀器只能向一個側面彎曲,最少需要10張試樣;如果儀器能向兩個側面彎曲,每個方向各需要5張試樣。
二、儀器調節
儀器水平:將儀器調節至水平狀態,確保各部件安裝正確且運行順暢。
參數校零:調整角度盤和負荷刻度盤至零點,并檢查擺運動靈敏度是否符合要求。
距離調節:對于泰伯式挺度儀等特定類型儀器,應特別注意試樣與推紙架上小圓棍之間的距離調節,通常為0.33mm±0.03mm。
砝碼選擇:根據試樣的挺度選擇合適的砝碼重量,確保測試過程中試樣能夠順利彎曲至預定角度。
三、試樣夾持與測試
試樣夾持:將試樣的一端垂直地夾于固定夾上,另一端插于儀器下面的兩小圓棍之間,調節試樣與兩小圓棍之間的距離至規定值。
儀器啟動:啟動儀器進行測試,隨著角度盤的旋轉,推紙架上的小圓棍對試樣施加彎曲力,直至試樣彎曲至預定角度(如15°)。
測試次數:分別進行正面和反面彎曲測試,記錄各次測試的結果。若儀器的設計僅能向一個側面彎曲,測定時試樣正反面彎曲試驗的數目應相同;若儀器設計可向兩個側面彎曲,試樣向一個側面彎曲至15°角時,立即讀數,然后試樣再經過零點位置向另一個側面彎曲15°角,再讀數。
四、數據讀取與處理
數據讀取:當試樣彎曲至預定角度時,立即讀取負荷刻度盤上的數值。
數據記錄:分別記錄正面和反面彎曲測試的結果。
異常值處理:對于測試結果中的異常值(如過大或過小的值),應進行剔除或重新測試。
單位轉換:根據實際需要,可將測試結果轉換為其他單位(如mN·m或g·cm)進行表示和比較。
結果計算:挺度值以mN·m或mN為單位,挺度值測定應以兩個方向彎曲試樣至15°角時的算術平均值報告結果,計算結果修約至三位有效數字。同時,計算測定結果的標準偏差和變異系數。